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政府明确了以发展经济为工作中心,人民的生活水准和个人自由得以快速提升。同时,纳税责任也得到明确,由是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甚至超过人均收入增速。
强大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两相对峙,被称作“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但是,所谓“中国特色”并不独特,西方社会同样存在规模巨大的公共部门和繁盛自由的私人经济成分,前者常体现为国家税收、国债举措和复杂的社会福利、巨额军费支出,等等。
庞大的公共部门之存在,可以解释为何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政府都以发展市场经济作为其施政目标,因为经济发展会带来税收增加,从而更好地支持公共开支,扩张政府能力。
那这种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己任的政府,是何时出现的呢?没有政府介入的自由市场经济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吗?近代西方超越中国究竟是因为其科学昌盛、民主进步,还是政府因擅长征税而武运昌隆?
9月28日,博研·全球史3期(总第8期)开学论坛,香港岭南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刘光临教授主讲《市场经济的中国起源》,将从古今中外比较的角度,以最新经济史研究为依据,对这些重要问题尝试一一回答。
宋朝是第一个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己任的中央政府
中国历史上,先秦思想家对于政府有两种截然对立的想法。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视政府为桎梏,主张摆脱任何形式的国家秩序才能迎来自由和幸福;而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则以为人性惟恶,必须由政府加以教化和管制才可能产生安定的秩序。而韩非子更主张一国人民只可由农夫和士兵组成,既耕且战,而将商人和知识分子视为危害社会稳定的蠹虫。
相比较而言,儒家思想比较中庸,既主张政府是重要的,又主张良好的秩序必须以道德为基础,而统治精英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不管以上那种思想,都忽略了金钱在维持统治中的重要作用。
直到唐宋变革时期赵匡胤在开封建立的宋朝政府才开始有意识地认识到金钱可以作为统治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以间接税为基础的财政体系,政府和商人在市场上互相合作,各得其利。
宋朝因此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己任的中央政府,只是后来因为蒙古灭亡南宋才使得这种类型的政府在中国不复存在,而稍后欧洲国家因为战争需要而面临财政危机,改革图存而进化成所谓官商合作的政权,因而许多西方学者就误将近代欧洲视为发展型政府出现的唯一源头。
【名师简介】
刘光临 ●香港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 ●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 |
【温馨提示】
1、报名截止9月27日14:00,确定参加者请于9月28日8:30前前往课室签到;
2、因席位有限,为保证上课效果,支持博研教育发展的同学将优先安排;
3、博研课堂严肃,18周岁以下儿童请勿带入课室。